合作交流

人民网海南视窗关于2003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的报道

2003-12-09  

《特区第二次创业 海南要向世界经济特区转型》
 
 
     一首《春天的故事》唱响大江南北,唱出了对经济特区永远是春天的期盼。为了迎来经济特区下一个“春天”,专家、学者们汇聚海口,为中国经济特区建言献策——经济特区要“第二次创业”。

   据商旅报(记者王辉)报道:12月6日—8日,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暨中国经济特区研究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,来自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、海南、上海浦东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独特见解,共商经济特区发展大事。本次论坛主题是“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”,会议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,海南省社科联承办。

  会上,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,经济特区依靠特殊政策为全国改革开放“杀出一条血路”,其发展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阶段已经结束,现在需要对经济特区予以重新定位。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,经济特区必须向“世界”经济特区转型,成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的先行试验区和桥梁,成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试验区和排头兵。

  然而,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,海南如何融入全球化和当好排头兵?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博士指出,经济全球化是中国面临的又一次战略性的国际发展机遇。海南可以利用这次机遇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为此,海南必须立足实际。一方面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,发展热带农业、旅游业、海洋产业、资源型工业,办好海口保税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;另一方面,加强制度创新,争创体制优势,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搞好投资服务等。海口市委党校鲁兵教授则认为,依靠和体制优势,海南曾创造了建省办特区的辉煌。如今,现实需要对经济特区予以重新定位,确定“第二次创业”的战略目标。由“中国”经济特区向“世界”经济特区转型。无疑,这也是海南特区的现实选择。

 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詹长智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经济特区的区域化和国际化选择要怎样兼顾,区域开放怎样走向产业化,城市发展要怎样把特色发展与国际化发展相结合,这都是海南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海南的发展应走特色化和国际化,例如城市国际化方面,海口应定位于休闲和疗养之都,博鳌可作为中国民间外交基地,三亚则是世界选美、休闲度假中心。
 
【人民网海南视窗】编辑:冰 雪